Part 5 20161123 奧塔哥大學、但尼丁車站、聖保羅大教堂、市政府、拉納克古堡、蒂阿瑙
20161123 第 7 天 《奧塔哥大學》—《薑餅屋火車站》—《拉納克古堡》—(289KM)蒂阿瑙—《螢火蟲生態》
8:25【奧塔哥大學】成立於1869年,是紐西蘭第一所大學。參觀奧塔哥大學主樓,是校園內的古跡建築。鐘樓及主棟建築物設計是哥德式風格建築。
9:00【但尼丁車站】有薑餅屋火車站之稱,建於1873至1906年間,由鐵路部首席工程師特魯普(George Troup)設計,採用法蘭德斯文藝復興形式,半圓拱頂、對稱門窗、半圓形窗等,皆是其特徵。外觀用兩種奧塔哥特有的石材,一種是 Kokonga 的暗色火山石,另一種是 Oamaru 區的白色石灰岩,在顏色和材質上交互運用,形成和諧的節奏感。車站內部採用溫暖的鵝黃色調,陽光從正中央圓拱頂灑落下來,正好看清地板上的精細馬賽克鑲嵌,正中央是紐西蘭鐵路標誌,樓梯欄杆上盡是繁複的藻飾;2樓兩側的彩繪玻璃窗,也是參觀重點。車站內共有750,00片華麗的馬賽克磁磚裝飾在地板、陽台、及樓台。是紐西蘭國寶級的歷史建築物。
文化工作志工穿著傳統服飾與遊客拍照。
9:00【聖保羅大教堂】1971年完工,是英國國教派在紐西蘭的主要教區大教堂。宏偉大理石階梯,奧馬魯石建材,英格蘭的新哥德式風格。右側【但尼丁市政府】是意大利風格外觀結構,47公尺高的鐘樓非常醒目。前為八角廣場。
10:10【拉納克古堡】將慶祝 50 年的恢復和創新(1967 - 2017年),西元 1967 年被新主人瑪格麗特.巴克(Margaret Barker)家族買下,經整修後對外開放。
導覽員介紹:這座帶有維多利亞風貌及悲劇色彩的城堡建於1881至1887年間,原是銀行家兼政客威廉.拉納克(William Larnach)送給他第一任妻子伊莉莎.珍.蓋斯(Eliza Jane Guise)的禮物。伊莉莎無故去世後,拉納克娶了第二任妻子,但同樣也在這裡過世。後來拉納克在其最心愛的女兒 Katie 二十一歲生日時增建了一個華麗的舞廳,可是過了不久女兒也相繼離世。悲劇並沒有因此而停止,接著拉納克發現他的第三任妻子和其中一名兒子(前任所生)有染,加上破產,悲憤的拉納克便在舞廳中自殺身亡。這接二連三的悲劇為這城堡帶了些詭異迷離的色彩。點進我愛紐西蘭有威廉.拉納克(William Larnach)更多介紹。
介紹牆面凸出的鏡子;方便侍者瞭解賓客用餐狀況。
浴盆
溫床用具
通往塔樓,僅能一人通行。
嬰兒房
槍械室
11:30 古堡西式簡餐
12:45 離開古堡前往蒂阿瑙,下起雨了。
13:10 哈~哈~連公廁都要拍。
16:20 這也是公廁
17:10 DISDINCTION LUXMORE HOTE LAKE TE ANAU
好遙遠的房間,指標不清楚,服務生都不好意思了,幫弱女子拉行李。
應該是家庭房,給我們2人住,著實大很多。
17:30 晚餐最早吃的一次,等會有精彩行程。
【蒂阿瑙鎮( Te Anau)】是進出「米佛峽灣」及「峽灣國家公園」必經之地。【蒂阿瑙湖】是全紐西蘭第二大湖,也是南島的第一大湖,湖光山色,純美樸實,景致自然,有「未經雕琢的珍珠」之美譽,是電影「侏儸紀公園Ⅱ」的取景點。著名的【蒂阿瑙螢火蟲洞】及世界極為稀有的兩種鳥類「短翅水雞」及「卡卡波鸚鵡」,均在「蒂阿瑙」畔被發現。
19:00 搭船看螢火蟲去
19:35 乘坐觀光遊輪穿過蒂阿瑙湖到湖的西岸,由工作人員指引到洞穴之家的導覽廳,以影片跟大家介紹地理環境、石灰岩洞、還有螢火蟲生態。
這裡螢火蟲發光的部位跟台灣不一樣,它其實是螢火蟲幼蟲的排泄物,螢火蟲為了捕捉食物會分泌約 20-150 mm長的黏絲從岩壁上垂掛下來,而且為了吸引昆蟲來,它們會利用排泄物的螢光素酶跟周圍化學物質發生反應發出藍綠光,而且螢火蟲越餓那光就會越亮。
進入螢火蟲洞穴伸手不見五指,洞裡不准許拍照,全部的人也不能說話,以免驚嚇到螢火蟲。看完螢火蟲,我還是喜歡台灣的火金姑,那種有真實生命力的舞動感。
【短翅水雞 Takahe】不會飛行的鳥,50公分高,3公斤重,主食為草及小昆蟲,每年可生1~3 顆蛋,幼鳥存活率約在 80%,目前紐西蘭政府已將此種鳥類活動區域對外關閉限制人類進入,據了解此種是世界最珍稀的鳥類。
21:20 回到碼頭對街有個蒂阿瑙湖的景觀造景。
Part 5 20161123 更多照片→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ulie-lin/albums